青少年在线(团委) |
2019-07-24
筑梦梅山:我们都是追梦人

郑露
110473
1
筑梦梅山:我们都是追梦人
实践队员的教师梦
“我明天的上课内容是音乐欣赏,下面是我的上课内容……”薛景舒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课堂的知识点,一笔一划,方方正正。
“嗯,这个地方可以的,但是这里的教学内容可以多一点。”讲台下,看完全部内容的翁露露给了指导意见。
这是浙江师范大学“筑梦梅山,绘梦织夏”实践队在梅山学校的日常。今年7月,实践队来到宁波市北仑区梅山学校举行为期二十一天的实践活动,除了常规的调研任务外,也承担了梅山学校的教学任务。为了给梅山学校的孩子们呈现更好的课堂效果,每天晚上9点整队员们准时在503教室开展说课试讲活动。
实践队员在认真备课
梅山学校地处梅山岛中央,拥有“体育、武术、舞龙舞狮”三大特色以及“德育小班”、“家长素养提升工程”等特色课程。实践队的队员大多数是师范专业的学生,都有一颗教育梦,本科学习也获得了一定的相关知识,但都没有实践经历。
高思恩是实践队中最早给孩子们上课的队员。在给孩子们上课的同时,她也感受到了梅山学校教学的特色:“梅山的课程设置让我觉得这是一所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给我们的课程压力还是挺大的。”但同学们化压力为动力,每天都兴致勃勃地给孩子们准备“知识盛宴”,希望梅山学校的孩子们能在这短短的实践中获取更多知识。
实践队的上课课堂
梅山人的乡村教育梦
在几天的教学中,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梅山学校的发展历程。
梅山地处海岛交通不便,教育积弱,人才流失严重,是宁波北仑区教育最为薄弱的地区。如何改变梅山的教育现状是北仑区教育局深感头痛的问题,也是心怀乡村教育梦想的教育人时时思索的问题。
2012年,在了解梅山教育现状后,时任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校长、鄞州区教育局普教科科长的朱时宏毅然决然地来到梅山,接过了梅山教育改革的重担。“农不重视,农必破产”,深受陶行知先生乡村教育理念影响的朱时宏坚信:学校为学生而办,更是为社会而办,乡村学校必定是改造乡村社会的重心。梅山教育是乡村教育困境的典型,而占据了中国大半国土的乡村地区有更多的“梅山”,梅山的改革若是成功定能为乡村教育提供新思路甚至是模板。同年,原梅山乡中心小学与原梅山中学合并成梅山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如火如荼,朱时宏积极投入到学校建设中,结合梅山特色,因地制宜建设梅山校风学风,实现他的乡村教育梦想。
今日梅山学校
朱时宏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在乡村教育改革的路上,有更多的同路人。梅山学校副校长洪忠明是梅山本地人,毕业后怀着同样的乡村教育梦坚守在梅山。他经历了梅山教育的兴起,也经历了一年又一年浙江师范大学暑期实践队的到来。
绘梦织夏,浙师大学子助力梅山
浙江师范大学作为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乡村教育作为制约乡村发展的痛点,向来是学校重点关注的课题。梅山学校在改革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浙江师范大学的关注。2009年,由浙江师范大学团委牵头,梅山乡(现为梅山街道)政府配合,赴暑期实践队的项目正式成立;2016年9月,梅山学校成为北仑区首所与浙江师范大学签约教育实践基地的学校。浙江师范大学实践队助力梅山教育,至今目前已有十年光景。
实践队员在上书法课
2019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筑梦梅山,绘梦织夏”实践队来到梅山学校,接过了学长学姐们的接力棒,助力梅山学校的教学改革。
实践队与梅山学校互相成就,双方合作已得到了许多积极评价。目前,梅山学校的教育改革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卓有成效。这也是以朱时宏为代表的梅山追梦人最想看到的结果。“我们的目标是教育好学生进而影响家长甚至梅山。”而浙师青年的梦想,是实现自己的教育梦,为中国梦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哪怕是在偏远的乡村也有先进的教育存在。
梅山孩子们的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队的成员们在二十一天的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许多,对于自己的教育梦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相信,在一代代教育人的努力下,以梅山学校为代表的新型乡村教育模式,在如今的新经济形势之下,一定能够影响更多地方,促进乡村教育改革,实现教育梦的绽放。
文/郑露
摄/孙智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