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在线 | 0579食客帮 |
2021-02-03
寻鲜记 | “腊八”寻味:年货美食图鉴
金小薇
4269
2

农历十二月初八
即民间传统的“腊八”
按照习俗
家家户户都要开始筹备年货
犒劳自己辛苦劳作的一年
也为招待亲朋作准备

上古时期
人们在农历12月合祭众神
并将此举称为“腊”
因此12月也叫腊月
祭祀用的肉也叫“腊肉”
在人们的印象中
金华这一地名
早已和“火腿”这种腊味
紧紧联系在一起
![]()
8℃是最适合腌制火腿的季节
绵长而又不剧烈的冷
“两头乌”猪腿与微生物
达成和谐共存
腊月,家家户户的竹竿上
各自彰显着富庶
![]()
时间的魔法
在火腿表面印刻出朵朵“油花”
干燥适度,咸淡适中
一条火腿才算大功告成
肌红脂白的纹理
香气浓郁
构成了一切江南菜
甚至粤菜的味觉密码
![]()
现代化的火腿生产企业
采用电气化设备
在保留传统年味的同时
更符合现代生活
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

相较于火腿
金华酥饼的历史
要更早一些
唐朝二十四位
开国元勋之一的程咬金
便是金华酥饼的创始人
![]()
就像新疆人对馕的钟爱
金华人对酥饼的感情
传承千年 始终如一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
远游之人过完年离乡
总会带上一些酥饼
干燥的酥饼耐储存
是旅途中极佳的果腹之物
![]()
区别于形形色色的烧饼
考究的金华酥饼
有着多达十余层的酥皮
火候是“酥”字的奥秘所在
一只合格的酥饼
全仰仗烘烤师傅丰富的经验
![]()
现代工艺采用红外线温控烤制
让酥饼的品质有了保障
新鲜出炉的酥饼
形似蟹壳,两面焦黄
咬上一口,唇齿留香



本是田间地头被遗弃的产物
智慧简朴的劳动人民
以五味调和寡淡的萝卜
成就最可口的下饭菜
电工老郑是一名复转军人
在他的记忆里
每次年后归队
同乡的战友
都会托他带上一些小萝卜
部队里伙食虽好
但印刻在味蕾上的记忆
终究难以抹去
腊月的萝卜
历经寒气的侵蚀
生脆中多了几分绵软
最适合加以腌制
兰溪小萝卜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流水线
严格的卫生环境把控和真空包装
保证了品质和口感

萝卜自身的微苦
搭配野山椒的辛辣、白糖的甘甜
陈醋的酸爽、卤水的咸香
造就了丰富的口感层次
人生五味,饱含其中

记忆的味道
孙中山先生曾说
以大豆代替肉类
是中国人之创举
浦江的白豆富含蛋白质
也是制作豆腐皮的主要原料

薄如蝉翼的豆腐皮
给了大厨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但最被浙中人民所接受的
仍然是年夜饭桌上的“素包”
儿时的记忆里
这道菜是由奶奶亲手制作的
用豆腐皮包裹可繁可简馅料
温火煎炸即成
而守在灶台边的我
总是能第一个品尝到美味
![]()
看似简单的豆腐皮
制作工艺却极为繁杂
豆浆和豆渣是否能彻底分离
是成功的关键
大功率的离心机
给现代化的豆皮制作工坊
提供了品质的保障
“苦不苦,夜半三更磨豆腐”
这一传统行业
也变得重焕生机
![]()

冬日,万物萧条
舌尖寂寞之际
正需要一丝甘甜来点缀生活
北山余脉
独特的“四十四坑”地貌
成就了味甘无核的永康方山柿饼
那是冬日专属的温柔
挂了霜的柿子
历经风吹日晒
肉质细腻,甜度最佳
![]()
电气化的烘烤车间
大大缩短了柿饼的制作周期
恒温恒湿的条件下
柿子中的糖分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
果盘中的一个个“火晶柿子”
是过年期间招待亲朋时的必备
![]()
无论四季更替
斗转星移
不变的是
年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家的味道
哪怕人在他乡
也有美食与亲人共享
家乡的味道不变
心中的美好就不变
![]()


我来说两句
来说两句吧 ...
看更多精彩内容>>



迅哥兒
丰氏好男儿
贝森林
ddy8088
ddy8088
涛宝
涛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