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在线 | 八婺诗联 |
02-19
汉灶村《八景诗》

剑南
3737
10
汉灶村《八景诗》
周光华
序
汉灶村,位处仙霞岭余脉,介于缓坡与平川之间。其地在婺城东南12里,隶属雅畈镇,下辖白杜龙、宅底山、王村三个自然村。村以丁杨公路为基线,自西向东延展,已连为一体。村民姓氏有,傅、时、张、徐、陆、朱、何、王、戴、陈、姜等姓。据《金华县志》记载,“汉代婺州古窑址,在今雅畈镇汉灶村。”其村,缘西汉之初以筑灶烧窑而得名,迄今2200余年。古窑址,于山野之间,碎瓷片俯拾皆是。保存完好的窑址有二处,一曰箭龙山窑,一曰汉灶窑,其窑口与隆起之窑背,至今犹存。箭龙山窑址,于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婺州古窑:底蕴深厚,彰显华夏文明之昌盛。汉灶乃青瓷窑遗迹,重见天日,土粒之中,蕴含历史记忆,瓷器之上,尽显古人智慧。古窑既是历史的有力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脉络。古窑所产器具,风格独特,艺术造诣颇高,魅力尽显。置身其中,赏心悦目,深切感受,古人精湛匠心。其兴起于东汉,至唐宋鼎盛,誉满天下,声名远扬。至元末明初,微而终至湮灭。婺州窑非独为历史名窑,实乃金华先民所遗之珍贵文化遗产,尽显浓郁地方特色,成为民族历史文化瑰宝。
婺州斗牛:婺州,人文荟萃,“婺州斗牛”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经岁月绵延,传承至今,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标识。每逢节庆,便会举行斗牛活动,四方民众,纷至踏来,观者如潮,盛况空前。赛场之中,牛背披红带绿,以资识别,其牛横眉瞪目,蹄动似有拔山超海之力,角力对决令风云变幻。较量之间,场面精彩纷呈,彰显了力量与激情。观众热血沸腾,充满了紧张与欢乐的氛围,欢呼雷动,期待精彩瞬间。斗牛猛烈的角逐,不仅是勇力的比拼,更是当地风俗文化的生动写照。
傅家大院:肇建于明朝,整体布局,坐北朝南,宅邸规模宏大,面宽达24米,纵深37.6米。其结构,由宅门、影壁、中间天井、至3间正房、两侧各7间厢房、厢房前置走廊,东西对峙,构成整体长方形院落。大院粉墙黛瓦,飞檐斗拱,处处彰显着古香古色的韵味。步入其中,廊柱牛腿的精美雕刻,麒麟、狮子、龙、凤等,造型栩栩如生,令人称奇。其图案蕴含着独特寓意,象征好运、财富、吉祥、瑞气与平安。举目四望,雕梁画栋,尽显恢宏气势,在这建筑美学的精妙布局中,昔居大户人家的生活环境跃然眼前,传统文化得以无声彰显。
古樟怀荫:村中,有古樟傲然屹立。其树龄807年,胸围5.6米,冠幅22米,树高21米,尽显千秋风华,尽历岁月沧桑。其根深扎于厚土,树干粗壮,直插云霄,如天之柱,凝聚着浩然正气;且枝叶繁茂,翠影凌空,祥光霭霭,清香绕舍。朝晖夕霞中,风拂碧叶,其音宛如清商雅奏;雨润苍躯,韵致翰墨成章。炎夏酷暑时节,村民于此纳凉,孩童嬉戏,老人摇扇,樟香萦绕,流传着古老传说,成为村庄历史与情感的寄托。此古樟,为村景独特点缀,亦为兴衰之见证。不仅显生命力持久,更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践行生态文明。
堪善塘源:浙地之隅,有一妙处,曰堪善塘。其位于汉灶村西,宛如大地遗落明珠,静静散发着独特魅力。遥想往昔,夕照倾洒,满覆柳塘,粼粼波光与漫天晚霞相互映衬,水域泽国如梦如幻,一片茫茫。塘中,清波荡漾,珠蚌生存,红日染色,熠熠闪光。此地历史厚重,由来已久,汉灶昔日熊熊窑火,烧就无数精美瓷品,其所用瓷泥,源于堪善塘。岁月流转,窑火渐熄,瓷泥今卧水云之乡,以往盛景虽隐于时光,却如秘沉渊,引得后人遐想。建国后,于1953年,改建为塘,坝长595米,水容量20万立方。其集雨广袤,容量可观,自此担当灌溉良田,滋养一方。今欲解其深藏迷团,探寻岁月脉络,记住乡愁,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来日方长。
山村亭园:树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方知来处。宅底山村,依《东阳陆氏宗谱》所载,二十四世承寿公(1685年6月16日至1738年12月29日)于清康熙年间,自东阳辗转,迁徙至宅底山。公慧眼独具,相中此地,卜筑定居,自此开枝散叶,家族繁衍不息,岁月悠悠,迄今已历330余载。时光流转,宅底山村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清幽宜人。村中山乡宅畔,仿若一方净土,无尘埃纷扰;翠意簇拥间,芳园里嘉木葱茏,错落有致。每至春日,胜景如画,凌风双燕,翩跹起舞,繁枝之上,百花带露,竞相绽放。新楼拔地而起,焕彩熠熠,尽沐春光;修竹摇曳生姿,似在编织绮梦。置身其间,令人心醉神迷,情难自已。夜幕低垂,月色如水,漫步其间,仿若携香而行,步步靓丽,如入仙境。
关公庙宇:王村之西,有关公庙焉。其隐于绿樟之间,坐北朝南,面宽11.6米,纵深7.6米。庙门两侧,白马对峙,威武且色彩斑斓,蔚为壮观。庙之建筑,布局井然,结构严谨,古朴典雅,简约大方,足见造物之匠心,尽显古人审美观念。关羽以忠勇义烈形象,后世尊为“武圣”,备受众人敬崇与信奉。步入殿内,祀三国蜀汉名将关羽,见香火氤氲,愈显神圣庄严。历史之厚重,扑面而来,仿若闻岁月之喟叹,感往昔之情境。其风格独特,彰显地方文化之内涵,不独为宗教活动场所,实乃历史文化之载体也,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汉阙威仪:白杜龙村口,巍然屹立双阙,其左右对峙,中为缺口,故以“阙”之名。据世记,阙成对而立,彰威仪、明等第,而弥足珍贵,乃华夏之瑰宝。溯其源,西周有阙,载于典册,立墙门豁口,后演变为门侧威仪之筑。汉时建阙之风鼎盛,都城、宫殿、祠庙、衙署、贵邸等,依级别而筑。西汉未央宫东阙、北阙,建章宫凤阙、圆阙,皆名噪一时。凤阙高逾二十丈,惜多堙没,唯遗址犹存。白杜龙村近代建阙,造型古朴,风格稳重,雕刻精致,形态优雅,独具韵味。而其村,汲取汉代历史文脉,促进建筑艺术特色,传承人文薪火,再现历史故事与历史景物,造就辉煌篇章。
婺州古窑
汉灶遗踪臻致嘉,千年窑火绽芳华。
瓷胎画塔悬明月,釉彩迎松映绮霞。
绘得牧童吹玉笛,烧成傲雪展梅花。
惟闻鉴古声名远,雅爱珍藏入万家。
婺州斗牛
明媚春光漫九州,遥瞻牴角意方遒。
蹄掀浩气川原动,目蕴威芒雷电浮。
双犊争雄惊广宇,万人喝彩沸山丘。
民风古韵今犹盛,逸兴豪情岁月留。
傅家大院
斗拱飞檐肇始明,雕梁画栋梦初萌。
门开绮阁祥光到,廊转华堂瑞气迎。
庭院温馨诚挚语,厢房热闹庆功成。
财丰德厚留佳客,千载遗风寄远声。
古樟怀荫
村头绿树璨朝阳,客路尘途念故乡。
斜出繁枝沉月夜,横流疏日映楼房。
云蒸叶漫飞莺暖,雨拂风微枕簟凉。
笑瞩庭前遮影密,翠冠扇里带芬芳。
堪善塘源
夕照熔金满柳塘,晚霞织锦泽茫茫。
波摇翠蚌生丹玉,露染珍珠发彩光。
汉灶曾烧瓷业士,窑泥今卧水云乡。
千秋隐秘沉渊底,待解迷团意未央。
山村亭园
山乡宅畔绝尘埃,翠拥芳园嘉木栽。
胜景凌风双燕舞,繁枝带露百花开。
新楼焕彩春光沐,修竹摇姿绮梦来。
心醉此间情未尽,携香漫步月亭台。
关公庙宇
莲台遗像耀春秋,殿貌巍峨祀汉侯。
偃月刀寒威凛在,赤颜气正品长留。
孤身护嫂忠肝显,数战扬旌浩志酬。
拜祭英魂仙鹤绕,德馨千代意悠悠。
汉阙威仪
龙山汉阙破云开,岁月雕镌意壮哉。
峻宇凌空迎晓日,朱门映柳傍琼台。
曾陪骠骑雄风展,亦伴丝商远路来。
万载沧桑威尚在,遥闻阆苑凤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