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看病的艰难旅程
晚上19:50左右再次来到中心医院,这时已经叫号到156了,也就是说,我傍晚如果不退号,已经轮到就诊了,无奈谁让自己当时退号的呢?再次测量体温37.6度,心想外面刚进来肯定不准的,号挂到了210-220号,目测等待时间3小时+,于是带着娃找了一个人少的角落默默等待。期间每个1小时穿越2栋大楼到急诊显示屏查看一下就诊情况。2小时后,眼看着已经轮到205号了,只剩下十来个号了,于是带着孩子回到了急诊楼,再次测量体温,仍旧是37.6度,这时我已经开始怀疑体温计有问题了,于是来到2楼输液室,一测38度,试问:2只耳温枪为了会有0.4度的偏差呢?如果下午不是因为体温计度数不准,我也不会退号,也不需要等到半夜。接下来就没这么顺利了,十来个号等了足足一个多小时(从22:05一直23点左右)。期间也听到有患者家长再说:家里测体温38.5,怎么到了医院就只有37.5了呢?
终于轮到我的孩子就诊了,在就诊时一位复诊的妈妈直接拿着化验单进来要求医生诊断,被医生强烈拒绝,要求其签复诊号。只听那位妈妈说,前面我们首诊期间,很多复诊的回来插队,也看掉了。医生说,现在好不容易号源和名字都对上了,你们复诊要先去前台签复诊号。等医生开完检查单,我们小孩取样结束(结果要第二天出来),回到家已经妥妥的第二天凌晨了。临走时让一楼急诊测了体温,37.7度,回家用自己的耳温枪测38.2度。为了弄明白究竟是自己家耳温枪不准还是医院的问题,我特意又用水银温度计量了孩子的腋下37.6度(+0.5,38.1度)。家里的水银温度计是普通的,不是专测腋下那种,需要+0.5分。
当流感、新冠、支原体肺炎泛滥的时候,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都很辛苦,尤其的儿科的工作人员,面对不会说话、极其不配合的孩子,需要比其他同类型的工作人员付出成倍的艰辛,我发这个帖子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投诉、申讨某个人或某院,而且希望卫健部门、医院相关领导能够更合理、更优化:
1、国家鼓励小毛病尽量去社区医院,不要挤兑医疗资源,医保报销政策都往社区医院倾斜。但是像昨晚我只是需要做检查的前提下,江北唯一能够检查的只有中心医院一家。是否能够在社区医院开设夜间门诊呢?专门针对采样检查?
2、一边在宣传到医院会交叉感染,一边又是必须见到本人才能挂号的中心医院急诊科,是否能够和专家门诊、普通日间门诊一样,凭医保卡挂号呢?昨晚工作人员给出的解释是:没有见到孩子本人,不知道情况,不能挂号,我理解你们的制度。但是为什么门诊就可以不需要见到本人呢?
3、从疫情开始,中心医院人民东路大门和明月街步门就设置了所谓的安检。疫情已经放开一年了,为什么这个安检任然存在呢?是工作人员富余,没岗位可以安排?而且讽刺的是:一、晚上5点下班后,这个安检就没人了,大家不需要安检就可以进入。二、明月街行车门,开车的、打车的、骑车的,白天同一时间段是不需要安检的,同样是病人,为何只安排行人呢?
4、急诊儿科门口的护士能否像门诊那边一样,没轮到的不要一窝蜂挤进去呢,或者验证一下,是否是就诊叫到号的患者,这样相比较对于我们老老实实排队、签到等号的人起码会公平一些。


我来说两句
来说两句吧 ...
点此查看全部 82 条神评论>>



蓝蓝天天
每天想吃肉
和尚银
是大
ddy8088
迅哥兒
何佳颖
一串数字
和尚银
闲云野鹤y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