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天地 |
2024-02-02
温泉庙

林子健
12730
1
温泉庙
从小就知道有一个温泉庙,进到里面有一种阴森森的凉。所有的梁柱都是用石头,所以整个庙堂显得高大而气派。北面的大堂上什么都没有,空堂堂的,两面有像厢房一样的两层楼,但当时已经很破旧,踩在楼板上面,总会有一些吱嘎的声音。
以前走进庙里的都是朝东的大门,是一个偏门,而实际上,朝南的还有正门,正门上写在挂了一块大的横楄,写了“温泉庙”三个字,是自己村的民间书法大师元禄的作品。大门两侧也有一个房子,但整天都是关门的,有一个很可怕的传说:那靠西面的门是不能打开的,因为在墙上有一个血的手印:当时日本鬼子就在温泉庙杀死了一个妇人,满手是血的妇人扶墙而倒下,那血的手印一直留在墙上,解放后在墙上刷了几次也无法刷去这个血红色的手印,所以这个门就不开了,怕被人看到。我不知道是真还是假,反正很怕。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那里就有一个加工厂,是机米厂。我经常与母亲抬谷来,因为机米后还要将糠用风扇分离出来,母亲一个人又没有办法将一箩框的米倒到上面,我可以多少些有点力气托她一下子。平时的时候母亲在那里干着活,我东看看西看看,我关注那石柱上写的很多对联,可是因为时代久而风化,已经无法看清楚。
温泉庙,最高兴的时候是在农历快过年的时候,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在这里做年糕。整个村庄这个时候都动起来了,孩子们也都放假在家里。大人们要将浸在水缸里一个星期的米捞出来,放在竹萝里,然后就挑到水井边进行冲洗,要将浸过米的一些气味都洗干净。然后就用手拉车车到温泉庙,在门口过磅,然后就要等时间,因为这个时候全村三百多户挨家挨户都要做年糕,温泉庙里面已经被放得很挤了。过了一段时间,轮到自己家里的时候,就要将这浸泡过的米用碎米机打碎成粉,这个时候都是大人上场,小孩离得远远的,因为实在是很忙碌,如果偶尔有小孩进去,大人们会很严肃又大声叫“走远点”。
打过粉后就将一萝萝的粉挑到东边的火炉边,这个时候就要准备蒸粉。这又是一个等等的环节,都是排着队进行的,谁过后就是谁。要准备做年糕的柴,而且这个柴要上等好的柴,烧起来要旺,起烟小,否则会很慢。我们大人在做年糕前都会将烧的柴火准备好,如果没有的话也要到外面买一些白柴。到轮到我们家里的时候,那里就有师傅掌控了,我们负责就是烧柴与弄清楚那几萝是自家的粉。
粉是放在蒸笼里蒸的,没有盖子,就那样将米粉倒入木制的蒸笼里,那蒸笼里总是冒着一股白白的蒸气,满屋子里散发出一股年糕的香味。那师傅看起来很轻松,一般他负责前后四个到六个蒸笼。当烧到一定时候,他会说好了,然后就问我们,要不要吃“腰花”,我们把已经蒸好但没有成年糕的半成品称作为“腰花”,很香,有的就会去尝一尝。
当自家的蒸笼被端上年糕机的那一瞬间,我们孩子就要上场了,我们忙退下自己的鞋子,穿着袜子走在那竹席上。当我们的蒸笼被倒扑在年糕机上面,又被上面的师傅打破后,我们自家的年糕就随时会从那年糕机的出口处出来。年糕机料口站着几个妇女,她们要将糕花聚集到年糕的入口,出口处坐着一个师傅,戴着手套,那手套边还放着一碗冷水,当热腾腾的年糕一出来,他左手扶年糕,右手拿菜刀,一刀下去,左手一用力,就将我自家的年糕往我们身上扔了过来。
我们小孩子就将扔过来的年糕整整齐齐地排在竹席的一边,相互之间不能粘连在一起,而且要放平整,以保证硬固后的年糕能够成型方整。有时大人会去拿一块刚从出口处的热年凿,然后用毛巾包起来,就拿回家去,让别人尝尝这个叫“热麻糍团”的东西,非常好吃,如果能够配以咸萝卜,那可称得上天下的美味。
时过事迁,现在的温泉庙已经没有昔日的热闹了,既然是温泉庙,那温泉大王也已经请回来,菩萨也已经请回来,这里的香火已经不断,古戏台也已经被重新做好,而且在原来做年糕的地方已经修建完成了二层的房间,为了吃耑饭的需要,还做发烧菜烧饭的灶头。
我不知道这里为什么会叫做温泉庙,而里面有一个温泉大王,他是谁?查了一些资料,没有这方面的记录。庙一般供的是圣人,是真有其人,而不像寺,供的是神与佛。记得我们中学有一个汤老师,是叫地理的老教师,他就研究过为什么叫做温泉庙呢?是不是在符近有温泉,但是,探索一段时间后最终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