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在线 | 八婺诗联 |
2024-09-19
华南村《八景诗》

剑南
4648
4
华南村《八景诗》
周光华
序
华南村,地处金华市婺城区东南15里,隶属雅畈镇,下辖上岭殿、白杜塘、西大路、井头塘、金大坞、花楼基6个自然村。此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水相依,宛如镶嵌在江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上岭殿村,坐落于仙霞岭余脉缓坡地带,因岭上有殿宇而得名。整体建筑呈东高西低,向北延伸走势。村民姓氏有,杨、叶、王、朱、徐、陈等在此聚居。据《金华杨氏宗谱》记载,明朝其间,杨氏文永迁至凤凰山居住,为杨氏始祖,迄今500多年。其后裔兴建宗祠、铺设石板古道,修筑凉亭、彼时村前是武义、宣平客商连接婺州、兰溪等地的通衢大道。建国后,这里曾经是金华县华南乡的所在地,如今供销社、食品站及由古殿改建的卫生院遗址,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如今,上岭殿、井头塘、金大坞三村紧密相连,屋舍错落有致,烟雨楼台,富丽堂皇,承载着历史文化,蕴含着自然风光。
凤凰山居,位于翠岭蜿蜒、青山凝黛、繁花绣锦之地。每值夕阳西下,余晖如金纱纷洒,凤苑静谧而绚烂。其间馥郁之香,随风远播,恍若身临尘世之外、超凡脱俗之仙境。嘉木葱茏,朝迎晓阳,光影斑驳陆离,恰似天工为山川绘就金缕。及夜,明月高悬,清辉遍洒山林,如梦如幻,令人心醉神迷。居此境中,岁岁年年,眷恋白云缭绕之乡,仿佛步入瑶池圣地。远眺则浩汤远山,气象万千,绵延十里,福泽千家,尽显繁荣昌盛之象。至若云雾笼罩,山岳隐然潜形,唯见凤凰之羽仪,此乃祥瑞之征,寓意寿比南山,与日月同辉。感此山水之韵味无穷,岁月之悠长无尽,万年景物,皆风光璀璨,令人目酣神醉,难以忘怀。
井头塘之畔,有古井焉。明万历之际,天下大旱,田亩坼裂,禾黍枯槁。村人于塘东,忽现泉眼,遂动工开凿。及泉涌,欣然掬而饮之,入口甘冽,回味悠长。其井水澄澈,犹如水晶,仿若携大地之灵韵。水源丰沛,泉涌不绝,数百年来,未尝干涸,默默为村人供生命之泉源。此古井,目睹村人之生息繁衍,历经岁月之沧桑变迁。今时移世易,时代更迭,井水虽已不为日常所用,然于远别桑梓之游子而言,古井犹带乡愁,寄托情思,承载思念。每念及此,童年之美好时光,如在目前,毕生难忘也。
六部古寺,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朝,修缮于清朝光绪癸巳年。门首悬挂“六部寺”镀金牌匾、中柱一幅对联,字形挺拔,骨架遒劲,独具匠心,韵味无穷。正殿三间,通面阔10.23米、进深7.87米,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明间四柱石梁、次间五柱穿插枋连接,共18根石柱,下置方形柱础,前檐柱牛腿承托挑檐檩条,支撑外挑屋檐遮风避雨的走廊。屋顶双龙戏珠,蕴含了文化内涵,象征吉祥喜庆之义。整体建筑艺术价值,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卓越才能。近年来,村民承载历史记忆,修缮文化遗产,赓续历史文脉,留住乡愁古韵,焕发文物风采。
金大坞畈,山川形胜,颇具灵秀。其畈由南而北,蜿蜒伸展,状若翠带。东西两侧,小山绵亘,翠屏罗列,护其左右。梯田层层叠叠,苗木葱郁,生机蓬勃,勾勒出一幅醉人的田园风光。每至耕种时节,村民带雨荷锄,辛勤耕耘,播撒希望,百载岁月,矢志不渝。西头有村,村舍俨然,门前有塘,碧水澄澈,天光云影,徘徊其中。塘畔小楼,燕语呢喃,若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窗前深院,鹃啼声声,如奏响乐章。屋后小山,葱茏蓊郁,山花烂漫,四季皆景。村民怀好善之德,栉风沐雨,不负先辈,共谱华章。
杜鹃王国,依山坡而建,种植杜鹃花700多个品种。品种基地,占地面积120亩,每年4月初举办花展20天左右。杜鹃花别称映山红,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其景区具有原生态特色,景观自然之美,实为天然花园。而鹃花盛开,有深红、淡红、玫瑰、紫、蓝、白等多种色彩。春季开满山头,宛若彩霞,满山映红,光彩夺目,游客移步换景,美不胜收。而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仿佛置身于阆苑仙葩之间,沉醉在摇曳多姿,光鲜靓丽的情景之中,让游客流连忘返。
白杜塘畔有村,门前有塘,始迁祖分居塘上、塘下,经世代繁衍,屋舍错落,亭台楼榭,巷陌相连,从而以塘为村名。其村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原有明朝古建筑宗祠、经堂等,因年久失修而损毁。但村东明朝古建筑本保殿,经俢缮焕然一新;以及自然景观,名胜古迹龙山,青山如黛,平畴四野,仍然清新秀丽。其村民爱种桂花、红叶石楠、金圣、含笑等各种苗木,销往全国各地,素有“苗木基地”之称,采天地之灵,成繁华之村。村民姓氏有徐、周、王、汪、章、陈、祝等,据《金华永清徐氏宗谱》记载,徐氏后裔,二十二世徐道诚(1369年2月1日—1457年2月7日)生于洪武巳酉年、徐寿(1370年3月3日—1440年11月2日)生于洪武二年、徐道康、徐道智、徐宗伟等,迁徙白杜塘村,为白杜塘村始祖,迄今600多年。
西大路旁,青山环绕,绿水相依,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此地卧虎藏龙、人才辈出。徐氏宗谱中“四面云山翠接天,岩间树色隐门前,山花开向帘栊下,涧水声闻枕蕈边”一诗,便是其生动写照。村里盛产梨、桃、李子、桑葚等水果,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村东有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石塔殿;徐氏十八世梦龙(1265年8月5日—1352年3月12日)生于宋咸淳乙丑年,字震泽,号东涯,为将仕郎,未岁迁迪功郎。其后裔从花楼基迁徙到西大路村定居,为西大路村徐氏分派始祖,迄今700多年。
花楼基地,三面青山环抱,东临武义江,绿水相依,风光旖旎。村民主要有徐、刘两大姓氏,据《金华永清徐氏宗谱》记载,大唐天宝末年,徐进忠(729年1月7日—803年9月28日)在任东阳郡(婺州)长史期间,定居郡城。未几,沿武义江溯源而上,迁徙至东南三十里的飞凤山前,名曰小清,即如今的花楼基村,迄今1200多年。而据《武义西刘氏宗谱》记载,刘氏后裔景隆(1843年2月29日-1894年10月20日),从武义迁徙金邑花楼基村,迄今160多年。近代,徐氏后裔徐某禄(1914年3月—1990年9月29日),为抗美援朝的老兵,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场,他舍生忘死的爱国精神,德仁流芳,激励后昆,与世长存。
凤凰山居
花开翠岭送馨香,树绿青山漱晓阳。
向晚行听春涧曲,迎晨醉看白云乡。
仙源隐凤千家盛,宝地盘龙十里长。
但见羽仪俱不朽,万年景物璨风光。
井头塘源
胜迹苍茫脉涌泉,澄波潋潋艳阳天。
春风不倦疏青帐,细雨如期渗绿渊。
秀实儿孙神奕奕,康强父母寿绵绵。
清源化德留人世,惠泽黎民数百年。
六部古寺
绿树参差过禁墙,钟声拂晓绕山岗。
云生帐下幡花盛,月照门前竹柏香。
眺望峰峦环法苑,登临殿阁醉禅堂。
百年文物安然在,感慨风光韵味长。
金大坞畈
山花烂漫复东西,一垅梯田尽可迷。
塘畔小楼闻燕语,窗前深院听鹃啼。
当年跋涉临风作,百载辛勤带雨犁。
好善传承怀祖德,荣光闪耀众心齐。
杜鹃王国
天然新霁入芳丛,自在香飘十里风。
叶散枝垂连地绿,花开日照满山红。
欣逢蛱蝶飞仙苑,喜见婵娟下月宫。
眷恋回还人不断,从容揽景乐无穷。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杜塘畔
莺啼春色入人家,槛外荷塘映彩霞。
水涨田园迷白鹭,香飘苗圃见红花。
登科献策飞船箭,报国传经上月槎。
耕读心声连泰岳,贤良子女赴京华。
西大路旁
山围翠合燕飞翔,柳绿清波门口塘。
锦绣红花莺语苑,龙鳞黛瓦马头墙。
垂纶镜水渔歌晚,耕作梯田稻浪香。
喜见钟灵居宝地,欣逢毓秀状元郎。
花楼基地
依山傍水见村庄,路入青屏草木香。
万里清波龙出海,千秋茂苑凤朝阳。
宜居瑞景迎春月,自有祥云拂曙光。
徐氏家声遗泰泽,子孙事业逞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