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畈村《八景诗》
周光华
序
新畈村,坐落在仙霞岭余脉、丘陵与平川过渡地带,距婺城之南10里。隶属雅畈镇,辖新屋、金长垅、火天岭头三个自然村。村中姓氏多元有朱、申、孙、倪、徐、吴、金、鲍、韩、邱等。村名由来,谓安地水库建设,外畈公社村民迁移至此。当年安地水库渠水,可灌溉本地,原有乌石垅水库遂失其用,故而放水开垦为田。至1966年10月,村民贷款购耕牛、化肥、种子,垦殖农田,渐兴村业。贷款需要村名,为留原村名涵意,取“新屋”之“新”、“外畈”之“畈”,合为“新畈”村,以存古迹而寄情怀。
新畈村,在燕语湖畔,坐北朝南,地越开阔。村中别墅错落,绿树环合,翠色漫阶,篱边草木葱茏。山垅梯田层叠,嫩苗铺绿,新禾蘸露,春则翠毯千层,秋则碧浪连天,田旁花木凝烟,绿意随坡绵延。村前大道横贯东西,东接金武路,往来便捷。村民以农为业,植稻菽、蔬果,岁计温饱。后易植绿化苗木,收益渐丰,家道日兴。村有知名古建筑,乌石经堂,饱经风雨,年久损毁。今建文化礼堂,以强文化之基,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乘交通便利,将建“党员示范路”,饰以红灯、绿植、石刻党建牌文,彰引领之责;复设“村民代表巷”,顺民情,合民心。将对接燕语湖垂钓中心,兴文旅、办民宿、创办有机餐饮之业,拓生财之道。文化礼堂之内,授书画,展村史;辟广场以聚学生与游客、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其志在创建浙江省移民示范村,循生态之规,促城乡共荣,富民生,兴文化,期为乡村振兴之典范。
新畈村中,有文化礼堂,坐北朝南,五开间、高四层。正门筑门楼,左右回廊相连;前辟广场,廊道环合,若双臂拱卫,尽显雍容之态;飞檐凌霄,状若鹏翼,更显巍峨壮观。入其内,二进则三间,舞台居后,格局谨严,气象端严。礼堂非独土木之工,实乃文脉之枢。向南而立,钟灵毓秀,承天运以厚人文,寓文明薪火相传;重檐高耸,若鸿儒垂范,示学养之深邃;五间并立,喻五常之道,表仁德教化,畅达四方。长廊四合,如礼乐相协,象征群贤毕至、人才荟萃;舞台后置,似明镜高悬,既可歌舞抒怀,亦可鉴古赏今。昔时梨园雅韵,今朝文苑新声,皆于此流转,足见文运昌隆,德风播远,诚为一方精神家园。
新畈村南,有湖曰爱心湖。原乌石经塘改建,其坐东朝西,广十余亩,碧波荡漾,涵天光云影。湖堤腹地,筑廊亭,两侧置防护栏。倚栏而望,湖边三面绿荫葱茏,垂柳依依,随风摇曳。堤南有牌,其上缀花草,荷绽其间,白鹭振翅欲翔。牌之中上,嵌红底圆徽,镌金黄锤镰;右书“共同富裕”,红底白字;左题“党建引领乡村”“共建美丽家园”,字景相融,皆村民心愿所寄。时见清风拂湖,涟漪微动,草木清香,徐徐飘来。晨出朝阳,亭台、徽记愈显明丽。字映波光,静中遒劲,湖韵匠心。望此水土,既感心湖静谧,亦生奋进之意。恍若村民共绘蓝图,随湖水荡漾,渐展远方。寓寄红心向党,昭光明,争奋进,表信念。恰似这湖间清波,汇成细流,成浩渺、载民声,向远方,终与万千乡土,脉动相融,共赴中华征途之荣耀。
新屋村,据传原名为“新洪村”,乃洪氏家族住居地。昔有三进三开间、二天井,飞檐斗角,气势恢宏的宗祠。后因建筑乌石垅水库,宗祠淹没,遂易名为“新屋村”。其村坐北朝南,揽天地正气。门前一泓清塘,好似明镜,天光浮云游影其间,锦鲤戏萍逐浪,鳞鳞波光滟潋。村东山峦叠翠,朝晖出云,霞色灿烂;暮色四合,归鸟投林,翎羽翩跹。村西幽谷静卧,梯田层层延展,春日新绿初染,盛夏稻浪翻滚,深秋彩叶斑斓,隆冬银装素裹,宛如瑶台玉砌,如梦似幻。村北通衢横贯,车流往来如织,既守田园静谧,又连尘世繁华。四围嘉木蔽日,修竹摇风,桃李争艳,香满阡陌。白墙黛瓦间,耕读遗风长存,晨兴荷锄,暮归习典。风水宝地,钟灵毓秀,曾有申氏后裔荣膺正处级职务,以赤诚护佑一方,堪为山村争光。晴日阡陌如画;雨霁岚气缭绕,恍若瑶池仙境。文脉悠悠百载,实为栖心净土,人文胜地。
金长垅村,原名金长路。民宅依山而筑,南北山垅蜿蜒,乡音相谐,遂易今名。村中大姓为孙、朱,孙氏始祖先居于此。旧有三进三开间,二天井,砖木结构,圆形石柱础,雕梁画栋的孙氏宗祠。彼时另有五间,飞檐翘角的堂楼居舍。朱氏先祖,咸丰年间(1851年至1864年),遭洪杨之乱,避兵患迁此,亦构堂屋五间,时炊烟袅袅,与山岚相融。村前山垅南北蜿蜒,似游龙穿野;村后山垅东西走向,如盘龙横卧。俗语云:“天雷轰隆隆,晒死乌石垅。”由于缺水,后人挖门口塘,筑上、中、下三荷塘,复引安地渠水,灌溉田园,保岁丰无忧。荷塘之侧,旧有古柳,树龄百年,干围数抱,垂丝蘸水。惜风雨侵蚀、虫蛀枯萎,村民记忆犹新。今村西北阡陌交通,纵横如织,往来便捷。垅田之上,花木含露,蔬果凝翠,村民仓储殷实。村中别墅幢幢,乔木葱茏,云光日影掩映,美轮美奂,恍若仙源新境。
火天岭头,其名颇有渊源:村北歧路形似火钳,南枕山岭,初名“火钳岭头”,后因乡音相谐,遂成今称。村居坐落山垅之间,南临高岭,东西皆为丘陵,中间山川,一塘天然造就。往昔,韩、鲍二姓始祖初居于此,时家徒四壁,生计清贫,惟泥墙茅屋栖身。建国后,岁月日新,村民生活渐裕,旧貌换作新颜。此地家风崇尚耕读,文脉毓秀,向学之风绵延,曾有韩氏后裔,曾经荣任正科级职务,为乡邻争光。如今,别墅鳞次,乔木葱郁,一派兴旺气象。村北塘下一垅、数十亩良田,曾见稻菽翻浪,而今改植花木蔬果。春至则月季与紫薇争艳,秋来则硕果盈枝;四时皆见生机勃勃之景。村路之侧,一株老樟饱经风霜,浓荫蔽日如伞,常有啼莺闹枝,其声穿叶,长年不息。旁有菜园,竹篱围起、时新蔬果,风过枝叶婆娑,一派生机盎然,更添几分田园景致。
乌石神庙,初建于新畈至吴畈路旁。后因建高速公路而拆建,迁于燕语湖畔,倚山垅东麓。庙坐北朝南,凡三幢,前、中、后相属,沿纵轴布列,对称端严,如乐章迭奏,气韵贯通。门前有停车场,嘉木葱茏于两侧;前临太婆塘,绿柳垂丝,轻拂水面;东望丘陵起伏,西眺修篁摇曳,田园铺锦。山水与殿宇相融,含蓄温雅,动静相宜,意境悠远。前中二幢为殿堂,皆砖木结构。龙鳞黛瓦,粉壁马头墙。入门三开间:明间八柱抬梁,次间十柱穿斗,十八柱皆承圆石柱础,巍然屹立。内在装饰,室内摆设,尽显宗教文化色彩。越天井至后堂,规制与前殿一致。三幢为藏经楼、僧房、斋堂功能。其格局对称、合天地之理:平面方整,中轴贯南北,群楼肃穆,工艺典雅。庄严庙堂与自然景色融合,展现以山水为载体,传递画面情感张力,形成意境悠远,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彰显出婺派建筑风格,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
新畈村南,有燕语湖。低丘缓坡,山垅连绵,绿荫苍翠,气象开阔。可容五千钓客同场竞技,为寰宇钓坛巨观。临湖构馆,环水通衢。垂纶、闲步、舟车三径蜿蜒,各臻幽趣。开展五事:国际赛事聚四海钓者,渔具博览汇天下珍奇,浙味风物呈一方嘉馔,垂钓呈手展馆千秋标范,水陆越野拓运动新境。此诚核心之图,引婺城及周边胜景,共入画卷。垂钓中心,依垂纶之术、水上竞技、汽摩之乐,兼营文旅、体育、餐饮,融休闲、展演、训教、科普于一体,蔚为水上壮观。沿湖七景错落:水族藏馆波底,名贤堂纪钓英,秘苑隐幽藏芳,虫谷天然成趣,皆擅其美。由此,铸赛事之名、扬博览之誉、兴风物之盛、立地标之尊、创培训之特,辐射金华及周边,带动全域旅游,终为绿色发展之璀璨地标。
新畈乡村
高阁凌云见蜃楼,田园锦绣绿悠悠。
平湖胜景如花美,绮陌侨车若水流。
身事仙乡勤稼穑,家居福地度春秋。
经营勋业冲霄汉,蕴藉声名冠婺州。
文化礼堂
巍峨华堂旭照红,飞檐展翅向晴空。
五间广室涵仁智,双阙长廊沐雅风。
乐府悠扬声有调,梨园巧舞韵无穷。
文光一脉千秋炽,德泽流芳济世功。
爱心湖韵
日映清波一镜湖,风摇绿柳景堪娱。
堤旁草树含光彩,岸上亭台胜画图。
引领乡亲同富路,追随支部赴征途。
红心向党康庄梦,国泰民安福泽敷。
新屋村庄
东山叠翠听啼莺,门对池塘镜水清。
西峪梯田铺锦绣,北阡驿路接都城。
时和志气承家业,代继书香振德声。
学子初心怀梦寐,忠诚报国慰平生。
金长垅村
双垅回环傍水塘,碧荫掩映护村庄。
门前叶绿春风暖,陌上花开晓露香。
有志青年皆报国,同期秋实自盈仓。
何须寻觅蓬瀛境,此处仙源富亦康。
火天岭头
钳形歧路换名来,枕岭山川地势开。
绝域曾经泥壁屋,华堂更见玉阶台。
诗书怀德光前烈,笔墨传家济世才。
田野果蔬时节茂,莺声穿越久徘佪。
乌石神庙
欣闻垅畔殿门开,庙宇衔山带水来。
经阁幽庭堪枕藉,砖墙黛瓦自崔巍。
三幢贯轴承天序,八柱擎基净地埃。
探胜嘉宾听梵乐,诚心祈福谒香台。
燕语湖钓
新畈南临一镜开,丘坡连陇净尘埃。
千竿影动波心月,三径风牵岸畔苔。
馆绕清涟藏画趣,途循碧水入幽哉。
渔翁把钓斜阳里,胜景长留客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