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婺杂谈 |
昨天 18:22
四家紧挨的早餐店,生意差别却很大,原因在哪?

烟波居士
2979
5
实干胜于表演 品质决定生意
——从四家早餐店生意的差别而想到
金华江南一街有四家紧挨的早餐店:两家卖包子系列,另两家卖油条、烧饼和豆浆。其中一家卖包子的装修最为豪华,店门口在循环播放着自己是“百年传承”老店的广播,服务员也统一着装,看上去很规范,但是四家店中生意最差的一家。其中一家叫“老西门”的烧饼店,没有任何装修,看上去“脏兮兮”的,店里总共只有四人,一人负责泡油条和做烧饼、一人负责揉面粉、一人负责做肉饼、一人负责打豆浆和收拾盘碗。他们四人只埋头做,从不问钱,都是顾客自觉付钱的,但生意最好。这一奇怪现象引起老鲁思考:
一是核心竞争力:是“表演”还是“实干”?
“百年传承”包子店的优势是外在的、可快速复制的。统一的着装、循环的喇叭、精致的装修,这些是“表演性工作”。它试图通过营造一种“专业、有传承”的预期来吸引顾客。但如果产品本身(包子)达不到预期,这种华丽的包装反而会拉高顾客的心理期待,导致更大的失望。“说得越好听,摔得越惨”。而“老西门”烧饼店的优势是内在的、需要时间积累的。四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整个流程如同一场高效、专注的“现场交响乐”。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本身的品质、效率和稳定性。顾客亲眼看到烧饼从揉面到出炉的全过程,这种“可见的实干”比任何广告词都更有说服力。
二是信任建立:是“说给你听”还是“做给你看”?
包子店的信任是建立在口号和承诺上(“百年传承”)。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消费者对这种自卖自夸的营销话术已经产生免疫力甚至反感。而烧饼店的信任是建立在可视的行动和默契上。“从不问钱,自觉付”的背后,是老板与顾客之间长期形成的、强大的信任契约。这种契约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无需讨价还价、无需确认支付),提升了体验的流畅感。顾客在这种被高度信任环境中,会获得一种人格被尊重的满足感,从而更愿意光顾。而且,整个制作过程完全透明,顾客对食品的卫生、用料、制作工艺一目了然。这种“做给你看”的方式,是建立信任最强大的方式。
三是体验价值:是“疏离感”还是“烟火气”?
包子店的规范化带来了一种现代的、但也是冰冷的疏离感。它像一家标准的“连锁店”,缺少了人情味。而烧饼店虽然简陋,但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和生命力。你能听到面团摔在案板上的声音,闻到油条的香气,看到师傅专注的神情。这是一种沉浸式的、充满人情味的体验。人们来这里不仅是吃早餐,也是感受一种热闹、踏实、充满生机的氛围。这种“氛围价值”是装修不出来的。
从以上三方面比较,可以反应出一个核心问题——在一个供给过剩、营销泛滥的时代,商家应如何探视消费者心理?进而如何更好地营销?
在老鲁看来,时下消费者已经趋向更加理性且敏锐,不太相信宣传口号,不再轻易被华美的外表和动听的口号所迷惑,转而更加珍视那些无法被轻易复制的“内在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产品的真实品质与一致性(如烧饼油条是否一直好吃?包子性价比如何?);
二是被尊重和信任的体验(如“自觉付款”的默契,本身就是一种被尊重、被信任的心理享受,进包子点相对可能有点拘束);
三是透明和可见的制作过程(如对食品安全和手艺的放心);
四是独特且有温度的“场域”氛围(如热闹的烟火气,而非冰冷的标准化)。
在老鲁看来,“老西门”烧饼店其实没有进行任何营销,或许老板压根儿不懂营销,但他朴实的行为本身就是营销,而且胜过任何营销。因此,“老西门”烧饼店相对而言是胜利的。它的胜利是“实干主义”对“表演主义”的胜利,是 “信任经济”对“口号经济”的胜利,也是 “产品初心”对“营销套路” 的胜利。
“老西门”烧饼店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无论时代怎么变,只要我们把核心产品做到极致,并与客户建立真诚的信任关系,那么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极致”和“信任”两大因素,永远是商业成功最稳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