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八婺诗联 |
09-22

雅畈一村《八景诗》

剑南
1163 8
雅畈一村《八景诗》

周光华
     雅畈一村坐落在仙霞岭余脉,平川之地,位于武义江南岸,东接壤雅畈南临丘陵桑田,西邻梅溪,婺州城的东阳街穿村而过,隶属雅畈镇。顾名思义,“雅”深致情趣高尚,温文不俗;“畈”谓平畴良田之属。村南土地肥沃,且山川秀丽村民姓氏有叶、王、鲍、吕、于、吴、朱、李、潘、陈、褚、张、傅、胡、杨、钭、陆、俞、沈、徐、谢、周、贾、方、丁、戴等人文滋厚。宋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松阳县括苍山峰卯山村叶敬甫,初迁徙叶蓬村,后为避水患,移居高台门,开基立业,繁衍生息,为雅畈村叶氏始迁祖。
     将军殿记:雅畈将军殿,位于上下街交界,始建于明末,建筑面积75平方米,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征。建筑结构颇为独特,殿内横架冬瓜梁,中厅顶部呈伞状,其设计匠心独运,见者无不称奇。殿宇的由来,流传着一段传奇故事。相传昔日叶氏太公,曾载着谷物、布帛的船只,前往余杭经商贸易。船行至九里岩时,他将船停泊在江岸,等待天明再出发。夜半时分,叶公梦见一位老将军,身披铠甲、手持兵器,须发皆白,对他说道:“在此处停船危险,需迅速离去。”叶公从梦中惊醒,急忙叫船夫起锚,将船移到对岸停泊。不久后,山洪突然暴发,水流奔涌如雷,沿岸停泊的船只尽数倾覆,船上之人多有溺亡,唯有叶公的船幸免于难。叶公感念神灵庇佑,次日雨停后,便登山寻访梦中将军的踪迹。行至山麓,他发现一座小庙,庙中祭祀的正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严颜,其容貌与梦中将军毫无差别。叶公返回雅畈后,念及这份再生之恩,便捐出银两修建殿宇,用以祭祀严将军的恩德。起初,将军殿是专门的祭祀场所,如今已成为当地一处名胜古迹。村民们常聚集于此,举行祭祀祈福活动,祈求阖家平安、福泽子孙,愿这份庇佑延续千秋万代。四方游客也慕名而来,欣赏这座历史文物的精湛工艺,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赞叹不已。殿不仅是叶氏宗族发展的见证,也象征着当地家族从农耕向商业变迁的历程。它既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众的精神寄托,也是感恩与敬畏的象征,彰显着“受恩必报”的传统观念。同时,它既是明代建筑工艺的传承载体,也是当地宗教文化的实物见证,更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标识。
     堂楼凝瑞:雅畈一村有古建筑新堂楼,建于明末清初,坐北朝南。其以青石为门框,配砖墙碧瓦,气势恢弘,呈长方形中正之姿,纳天地正气,乃地方文脉与望族气象的具象体现。门楼大气开阔,作三间式,形如鲲鹏展翼,既含迎客之礼,更喻家族门户敞亮。穿宽阔中堂,可见一方天井,天光倾泻时,显“风水归堂”吉兆,能聚财气、汇福寿于宅心。堂楼三间稳峙其后,与门楼、天井成一线贯通之势,暗合“一脉相承”深意,象征家族根基稳固、世代延绵。井四周环廊道,如纽带联结全院,东西两侧各列五间厢房,布局对称有序,既显建筑架构严谨,亦寓“四方来贺”“八面玲珑”之愿。建筑更藏巧构:门楼中堂、堂楼中堂及天井廊道前柱皆设斗拱,木构雕刻纹样各含寓意——狮子滚球显威严镇宅之力,护佑家族安宁;盘龙戏珠喻龙脉兴旺、族中子弟步步高升;凤凰展翅兆祥瑞临门、福禄双至;花开富贵等吉饰映四季繁茂,象征家族人丁兴旺、基业长青。 整座新堂楼,一砖一木皆含气韵,一雕一刻皆藏愿景,既是传统建筑之杰作,更是家族精神与美好祈愿的传承载体。
     吴氏宗祠:雅畈一村吴氏宗祠,建于明末清初。青砖蕴古意,木构载沧桑,乃吴氏敬祖睦宗、承续文脉之圣地也。祠坐北朝南,得天地正阳之气。门庭巍然,庄严肃穆,令人肃然敬。临街有店肆楼房三,宽敞明亮,形制规整。推门入内,明堂豁然,天光倾泻,阶前青石映辉;风穿堂,携草木清香,为肃穆之境添灵动之趣。门楼匠心独运,飞檐翘角若振翅欲翔;粉墙黛瓦经风雨洗礼,斑驳间含岁月温润;马头墙层叠起伏,尽显婺派建筑雅致与地域灵秀。祠内为二进木结构,榫卯交错,尽展古法营造之精妙。中设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气:雨天则檐雨滴阶,清音宛转;晴日则阳入堂,暖意融融。两侧廊道蜿蜒,连前堂礼祭之区与后殿安神之所,合“循序渐进”之礼序。月梁之下,斗拱精雕:刻祥云绕柱,寄福禄绵长之愿;镂瑞兽衔枝,寓宗族兴旺之祈。此皆凝先辈匠心,藏世代希冀。祠历数百年,朱漆虽斑驳,木柱仍挺拔。它非唯婺派建筑之瑰宝,更是吴氏血脉传承之精神纽带。家风在香火中延续,亲情在笑语中凝聚。其已超建筑本身辉煌,为雅畈一村之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由吴氏族人世代守护,冀文脉永续,传之久远。
     禹王神庙:雅畈一村,禹王庙。庙北,制俨然。面阔9.6米,进深8.6米。粉壁黛瓦,两侧峙立龙头墙,气宇轩昂,卓然可观。庙前内侧立四柱,皆镂斗拱,承托檩条,支撑屋檐走廊。风雨,亦供驻足。门侧双扉,绘神像,各执雁月刀,眉目凛凛,威气逼人。壁间彩绘骏马,旁有马夫侍立,形神备,栩栩如生。入门三开间,明间8柱抬梁,次间10柱穿斗,18柱承石柱础,巍然屹立。殿中大禹夫妇像庄严,左右佛祖法相圆满。前壁内侧东绘青龙、西画白虎,气势磅礴护持圣境。栋宇固、彩绘精,足见先人心力。岁月流转,香火绵延,实乃乡邦瑰宝,民俗见证。谨述以志不朽。门墙连前廊,通体高峻,外景雄浑,自具气象。此庙,盖为纪大禹治水之功而建,亦传先民信仰之脉。历世以来,香火绵延不绝,遂为一方图腾。其构制独特,载治水之传说,融抬梁斗拱之巧、彩绘之艺,尽显古建神韵。雕镂之间,工艺与历史交相辉映,既证匠心独运,亦凝先民敬贤祈福之愿。庙之存,非独为观瞻,更是传历史文物,赓续灿烂文明;承先贤精神,维系民族根脉,其意义深远。
     后溪韵:雅畈一村东北,有溪名后溪。溯其往迹,乃古运要津。昔时溪面船楫往来,樯桅如林,商贾云集,货栈连楹。南来北往之竹木布帛,皆赖此溪转,市井喧闹昼夜不息,盛极一时。溪上石梁小桥,青石板铺就,栏柱斑驳,苔痕点点,自蕴岁月温润。桥畔错落人家,白墙黛瓦映碧水,檐下红灯轻晃,偶有炊烟袅袅,与晨雾相融漫过溪。门前桃李绽放,落英逐水,风送芬芳;窗外蒹葭苍苍,在水一方。溪源自上游二支流域,分别出于本镇车坞村、殿后村。全长八公里,蜿蜒西北,过田畴、绕村落,汇于武义江。水势平缓,澄碧见底,游鱼细石历历可数。春和景明时,岸柳垂丝轻拂水面,风过则柳影婆娑、碧波漾。夏日常有钓者坐于石矶,垂纶以待,凝神屏气间,偶尔得渔,谈笑欣然。溪畔有埠头,水泥架构,经岁月磨洗,光润如玉。晨熹初露,村妇携篮而至,捣衣声与水流声,清脆悦耳;暮霭四合,孩童嬉于埠头浅滩,掬水虾,笑语盈盈,为溪流添无限生机。今水运虽歇,溪之景致依旧。柳色依依,水声潺潺,垂钓者如故,浣衣者不绝。后溪虽非名川,却以质朴之美滋养一方百姓,见证岁月变迁,实为雅畈天然胜境
     梦得桥梁:雅畈一村东北,有溪流。昔日两岸居民,隔溪而处,往来必绕路而行,殊为不便。为通途以利民生,遂于丙戌年孟春(20061月)筑桥。村之前辈,念及叶氏先贤,其为官清廉,德泽乡里,乃以“梦得”冠以名桥,以志纪念。桥横跨两岸,静卧清波,灵动雅致,古朴雄峻,巧夺天工,高悬低卧,桥东桥西,杨柳依依,透露出诗情画意。晨曦薄雾蒙笼,提篮买菜、携锄耕陇者接踵而过;残阳夕照流水,桥影漾金,外出劳务者归、呼儿返家者笑语相闻。行人穿梭、车辆往来,日夕经此以通四方;傍晚散步,携儿嬉于桥畔,笑声与水声和洽,历久弥新。行走在桥上,感受桥下水波流淌,那“桥影流虹”的美景,便印刻在记忆之中。桥名“梦得”,取“梦得初心,宁静致远”之意。彼岸架桥,连接你我,犹人生之途,需桥梁以渡至境。过此桥者,见溪之清澈,当思心无杂念;感桥之稳固,当行不逾矩;享往来之便,当怀感恩之念。雨后初霁,傍晚时分,美丽如同彩虹若隐若现;春色渐浓,花瓣飘落,更添几分柔美。每当夜深人静时,这份美景便悄然潜入梦境。今桥仍架于溪上,阅尽村中风物,见证岁月更迭。其非独渡人之路,更渡心之境——此乃“梦得桥”梦境真帝。
     弄堂风情:雅畈之地,弄堂幽深,民谚云:“雅畈生,雅畈长,雅畈弄堂不知哪里尽。”余尝闻此语,未敢信之;及至亲历,方知其妙。雅畈弄堂,纵横交错,如蛛网密布,亦如“大河的支流”与“大树的枝杈”——既显结构复杂,更藏历史文脉延续。其宽者不过数尺,窄者仅容一人侧身而过。青石板铺路,岁月斑驳,边角苔痕点点,似在诉往昔沧桑;两旁高墙,黛瓦叠栋,木门半掩,偶闻犬吠鸡鸣,更添几分意趣。弄堂为乡村脉络,承载百年人文记忆,正是近代村镇变迁、村史发展之轨迹的鲜活注脚。余初入弄堂,如坠迷宫。左转右折,常逢转弯,前无尽处;回身再探,又见新径。日光斜照,光影交错,恍若隔世。忽逢邻里长辈,闲坐门前。众人以诚相见、推心置腹,话家长里短间,尽是深情厚义;又遇夕照归村之,彼此驻足闲谈,稍作休憩,满是烟火温情。而这弄堂,亦是生活的缩影、文化多元融合之地——既保留传统里巷设计,又吸取西方建筑元素,在塑造江南风貌的同时,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暮色渐浓,弄堂灯火次第亮起。灯笼摇曳,光影朦胧,更添神秘色彩。余徘徊其间,竟忘归途。忽忆民谚,方悟弄堂之妙:不在其形,而在其韵。其曲折回环,恰似人生——不知尽头,却处处有景,步步生情。
     石头门口:雅畈村落古朴,民风淳厚。村中奇景独存,长街深巷间,千座石门错落林立,实为村落脉络之枢纽。每座石门以巨石叠立,纹理纵横呈天然之态,色泽苍青凝露含翠。其高数丈,宽度亦随地势而变,虽形制有别,然皆雄伟挺拔、气势不凡。门梁多刻吉语,笔力遒劲、古朴典雅;亦饰各类图案,或流云舒卷,或花鸟灵动,各显风韵。门框立柱支撑门梁,雕刻棱角线条,巧夺天工、别致超凡。在村民的传统观念里,石门象征家族地位与高尚情操,寓意根基稳固、镇宅辟邪、家庭安宁。石门之前,见铺板石,串联里巷,通向村内各处人家。每至清晨,曦光缭绕,村镇朦胧,石门若隐若现,恍如凡间仙境;日落西山,云蒸霞蔚,石门映彩,闪烁夺目,绚丽景象更添几分竞秀奇观。村民出入,晨踏露而行,暮载月而归,如常往复,千座石门皆为日常行止之标识。石门历经岁月沧桑,虽经风雨剥蚀,肌理却愈显厚重;虽历秋霜冬雪、雨水浸染,风骨仍坚不可摧。它们共同见证了雅畈村人才辈出、群贤会聚、业绩腾飞、誉载四方的历程,也记录了村落百代兴衰变迁,以及乡邻往来、婚姻嫁娶的传承故事。实为村中之瑰宝,亦是一方人文底蕴的鲜活载体。

将军殿纪
明朝庙宇隐青苍,内顶中厅土木香。
金缕珠帘垂殿阁,琼楼绣柱卧瓜梁。
梦回著雨风暴,望断凝云祸殃。
骇浪离歌传德泽,危途征棹感恩光。


堂楼凝瑞
明末楼台古村,坐南朝北纳乾坤。
飞檐展翼迎宾客,画阁承光聚福恩。
斗拱雕龙彰旺势,回廊列舍显名门。
青砖木刻皆传意,世代精神此地存。

吴氏宗祠
黛瓦披鳞净俗氛,飞檐翘角欲凌云。
欣闻绣柱皆逢韵,得见雕梁共纳芬。
翰墨凝香承祖德,诗书瑞续人文。
百年祠宇传薪火,世代弦歌寄众君。


    禹王神庙    
楼畔村祠大禹宫,檐前桐叶带清风。
歌长雅颂香凝地,庙焕明光月满空。
治水流芳酬盛代,遗碑铭德见奇功。
此身暂寄苍茫外,千古兴衰付雁鸿。

后溪
古渡桅樯逐碧流,石桥苔迹记春秋。
粉墙映水红灯晃,翠柳摇风白鹭浮。
千载商船虽已歇,一川胜景自堪留。
浣衣钓客寻常在,滋润乡关岁月悠。

梦得桥梁
清溪两岸驾飞虹,柳色依依拂晚风。
日映苍葭临水绿,波浮白鹭伴花红。
初心相守千年渡,远境交游万里通。
莫道只供行路便,此身已在画屏中。


弄堂风情
日映高墙曲巷明,檐端雏燕送新声。
临风蝴蝶穿阶草,绕路篱花唤晓莺。
槛外相谈推厚义,门前坐见结深情。
任他斗柄随年转,得此今生欲尽倾。

石头门口
古巷砖墙嵌石梁,千门叠立阅沧桑。
青纹雕彩呈清福,吉语镌楹兆瑞祥。
朝日流辉仙境态,晚霞斜照好风光。
百年丰骨今犹在,见证人寰岁月长。





全部评论 默认

我来说两句

大家都在看
  • 金华这一重大工程征迁全线提速!

    2025-10-09 09:25 哟切克闹

  • 小西藏

    2025-10-08 21:43 jhduoduo

  • 金华市区首家盒马来了吗

    2025-10-09 15:03 可可松子

  • 不容易...时隔十年,沪指再破3900点

    2025-10-09 13:27 维生素abcde

  • 这放学时间~~~

    2025-10-09 13:33 金华非凡

最热金哇圈

欢迎关注浙中在线金哇圈!

舞帝双龙

11

欢迎关注浙中在线金哇圈!

闲云野鹤yt

10

#八天很短 七天很长#美食古镇美照不可少

江南细竹

10

欢迎关注浙中在线金哇圈!

打渔的人

9

欢迎关注浙中在线金哇圈!

打渔的人

9

17度°新安江#为今天拍张照片#

大头光影

9

欢迎关注浙中在线金哇圈!

每天想吃肉

9

欢迎关注浙中在线金哇圈!

打渔的人

9

欢迎关注浙中在线金哇圈!

打渔的人

9

欢迎关注浙中在线金哇圈!

打渔的人

9
浙中在线相亲园
  • 浙中在线小红娘

    97年,160,客服

  • 浙中在线小红娘

    95年,158,个体户

  • 浙中在线小红娘

    95,172,行政

  • 浙中在线小红娘

    94,175,国企

  • 浙中在线小红娘

    90,183,事业编

  • 浙中在线小红娘

    94,180,公务员


触屏版 / 电脑版